全国咨询热线:
草木蔓发,春意融融,峡江大地升腾发展气场。宜昌国企上紧发条、攒足干劲,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。一切围绕项目转、一切盯着项目干,在项目建设的“争春斗艳”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“一路繁花”。
3月14日,记者走进夷陵区湖北宏裕新型包材股份有限公司,3号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,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安装、调试各类设备。
这是宏裕包材年产3万吨健康产品包装材料智能工厂二期项目的施工现场,该项目1.4亿元建设资金源于募投,是宏裕包材充分借助长期资金市场谋发展的有力举措。
“春节后,我们开启‘全速模式’,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儿,全力朝着上半年完成设施安装的目标冲刺。”宏裕包材总经理助理、项目负责人倪军伟介绍。
该项目在宏裕包材现有3号厂房内2600平方米预留空地上实施,主要安装富士凹版印刷机、干式复合机、德国W&H柔版印刷机三大核心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。
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,宏裕包材一边将外国专家“请进来”驻场,一边在内部统筹调配人员和安装资源,采用三条线安装工作“既竞争又合作”的模式,不仅实现了施工进度的有力推进,更将质量把控贯穿始终。
“每条生产线、每台设备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,大家相互竞争比拼速度,又在关键处彼此支持协作,就是要确保设施安装严丝合缝、无缝对接。”现场负责人徐涛说。
以富士凹版印刷生产线为例,收卷、放卷牵引单元的精准对接要求极高,哪怕高于0.03毫米的偏差都可能对印刷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为此,生产、设备、安全部门与国外专家团队紧密配合,成功将设备精准定位在“理论坐标”上。
截至目前,项目已完成设备基础施工,其中德国W&H柔版印刷机顺利安装好,日本富士凹版印刷机、干式复合机均已完成主体安装。后续,施工团队将着力完成核心设备的收尾安装工作,并有序推进电气、烟囱、风管等关联设施设备的施工建设。
倪军伟表示:“我们将通过智能工厂建设,进一步降本增效,同时也加强研发和创新,瞄准绿色包装材料这一新赛道,提升产品的附加值。”(记者赵璟一、通讯员杨李根)
3月12日,记者在猇亭区宜化化机化工装备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现场看到,四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,起重机吊装设备来回穿梭,638名建设者昼夜奋战赶工期。
为加速产能升级,该项目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,建设进度持续刷新。当前,一期项目厂房内行车安装、设备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。厂房内,工人登上10多米高的曲臂车里施工作业。
安装载重200吨的行车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。“安装过程中要下‘绣花’功夫,做到精确测量和不断调整,确保行车的各个部件能够正确配合,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。”项目经理刘琛说。
“从厂房的一端通过铺设行车,实现设备制造工序的流转和衔接,设备制造的过程不用走回头路,能提高20%至30%的效率。”刘琛说。
据悉,项目建成后,厂房内载重200吨的行车、160毫米的卷板机与自动化焊接设备协同作业,单日可完成20套大型化工装备组件的无缝流转。
下一步,其自主研发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也将上新,使订单排产周期缩短30%,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现从“人海战术”向“智慧工厂”的跨越。
项目早一天投产,企业就能早一步赢得市场先机。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共同推进项目早投产。
在理化中心施工现场,管理团队昼夜紧盯通风系统安装与办公区域施工进度,推进水电管网及材料进场。
厂房内设施安装区内,大型起重机连续运转,首批自动焊接机等核心装备已安装就位并进入调试。
技术部门与分包单位保持联动,确保图纸深化、材料调配与安装环节无缝衔接,各进度严格按日计划、周计划、月计划逐项落实。
实行分段验收,按下项目建设“快进键”。设备、技术、质量、安全等技术人员24小时驻守一线,对所有在建区域实施“完工一段、验收一段”的动态管控。(记者赵璟一、通讯员邓晶波)
宜化化机化工装备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设施安装调试。宜化集团 供图
宜昌城发集团全力推进城市新中心、中央绿心建设,铆足干劲、大干快上,“春天里”奋力奔跑,积蓄发展新动能。
近日,笔者走进柏临河生态廊道项目,工程车辆来回穿梭、各类施工机械有序运转。建设者们争分夺秒、干劲十足,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。
该项目位于柏临河城区段(伍家岗区-宜昌高新区),北起双湾,南至柏临河入长江河口,全长13.5公里,建设面积约198.5公顷。
目前核心区道路水稳摊铺已完成,绿道及园路路基施工及灵宝人行桥桩基已按期完工。幸福河湖项目正在进行钢琴坝、过河汀步、河道清淤、岸线整治等施工。
环顾位于西陵后山的城市中央绿心项目,漫山皆绿、四处皆景,宛若一条绿色的纽带将山体环绕。城市中央绿心处于夷陵区、西陵区、伍家岗区、宜昌高新区合围中间地带,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,是未来城市形态由“半月”向“满月”蝶变的重要生态功能区。
该项目负责的人介绍,目前湖面整治基本完成;环道全线公里,为项目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江南片区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现场,挖机、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正在紧张作业,近800名工人忙碌穿梭,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。新校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500亩,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。
项目分两期实施,一期重点建设生活服务区和教学行政区。为高效推进项目建设,项目建设团队全面动员力量,科学优化施工组织方案,建立“日调度、周总结”动态调整机制,确保施工全套工艺流程无缝衔接。
当前生活区学生宿舍楼砌体工程已全部完成,外墙抹灰、预埋施工等项目正有序进行;教学区正在进行砌体工程项目施工,教学楼和公共服务中心的整体的结构施工预计于3月底完成,全力确保项目一期9月具备开学条件。(通讯员余万超)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宜昌粮食集团加强粮食仓储建设,筑牢宜昌粮仓。宜昌市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和淯溪中心粮库二期项目建设跑出“加速度”,全力冲刺今年建成。
日前,在宜昌市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现场,5栋保温立筒仓、2栋粮食物流中转仓如粮安卫士般巍然耸立。工人们正加紧安装信息化设施和光伏发电设备。
“项目总投资8700万元,占地面积2.6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约1.2万平方米,设计物流中转仓容3.4万吨,对畅通粮食保供‘大通道、微循环’具备极其重大意义。”项目建设专班负责人刘建军表示。
仓内配备了先进的温湿度控制管理系统,确保储存的粮食在适宜环境下保存,延缓劣变速度、减少损耗。仓顶装上光伏“充电宝”,不仅能“遮阳”,还能发电。两个物流中转仓屋顶光伏设备一天能发电1038千瓦时,一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28万元。
走进当阳淯溪镇淯溪中心粮库二期项目现场,塔吊林立、作业繁忙,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,100余名工人在场施工,加班加点、错峰作业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。
该项目1、2、3号仓已于2024年底验收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目前4号、5号仓正加紧装饰,6号仓主体圈梁浇筑已近尾声,烘干车间已初具雏形,场内道路宽敞平整、绿化带环绕,环境整洁美观。
“项目总投资1.35亿元,占地面积约61.7亩,设计仓容53040吨,配套建设粮食产前烘干中心1栋、年烘干产能5万吨,应急加工生产车间1栋、年加工产能5万吨,全面建成后集团仓容总量将达19万吨。”宜粮集团所属储备粮公司总经理王芹介绍。
该项目预计年内全面建成,届时将充分的发挥粮食储备“压舱石”“稳定器”作用,服务省市粮食吞吐调控和地方稻米产业链建设。(通讯员曾博珩)